各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提质行动方案(2025-2027年)》(浙教高教〔2025〕29号)等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根据《温州医科大学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温医大教〔2025〕73号,见附件1)工作部署,现启动2025年校级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数量
本次拟立项100门校级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其中15门一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含国际化课程1-2门)、30门一流人工智能交叉课程(含国际化课程1-2门)、5门一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课程(含国际化课程1门)、50门一流人工智能智慧课程。申报课程可以新建或者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转型升级。
其中,国际化课程须为面向国际学生开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授课教师应具有丰富来华留学教学经历和优良跨文化教学能力。
二、申报类型
(一)一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聚焦本学科专业场景AI技术落地契合点,重点加强人工智能思维、基本方法、软件工具、产业应用和人工智能伦理教育,鼓励将人工智能软件和模型、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智能工具应用能力与前沿技术敏感度,建设适应多专业需求的基础型、技术型和应用型通识课程。
(二)一流人工智能交叉课程
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开放,紧密围绕国家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基础研究、公共卫生、诊断识别、临床决策、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各行业领域场景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升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与创新能力,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专业领域内应用,强调课程广度和跨学科视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40%以上。
(三)一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课程
面向人工智能紧密型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健康大数据、医疗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等专业核心技能。
(四)一流人工智能智慧课程
打造集知识智能化管理、内容生成式生产、教学人机协同交互于一体“智慧课程”,赋能一流课程和核心课程体系,推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相统一的教学改革。
1.开展资源数智化建设。建设包含知识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交互式案例等数智资源的智慧课程资源库;利用AI进行课程内容的自动标注、知识关联和推荐,形成结构化教学资源体系。
2.赋能教学模式创新。融合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等前沿信息技术,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工具和互动式教学环境,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性优化,包括(但不限于)个性化教学设计、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多模态教学资源整合、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搭建、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等方面。
3.深化“人工智能+”育人场景。鼓励自建或引入学科大模型、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等手段开展实验设计和虚拟仿真教学,打造环境智能化、教学差异化、管理精细化、学习个性化的助教、助学、助管、助研、助国际化等应用场景。
三、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基础。
2.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良好,近5年无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稳定、任务分工合理,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不多于5人(含课程负责人)。
3.鼓励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行业联合申报,鼓励与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共建课程,鼓励吸纳人工智能、本行业产业领域专家共建课程团队。
4.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5.每位教师本轮限报主持1项。
四、建设要求
1.一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一流人工智能交叉课程、一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课程鼓励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课,最晚应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开课。鼓励学院结合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以课程群形式建设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应用性强的人工智能系列交叉课程,其中每个课程群建设5门左右人工智能交叉课程。鼓励同步建设慕课课程(不少于1学分),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校内授课,在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的公开课程平台开放。
2.一流人工智能智慧课程须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者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已有慕课基础的课程优先推荐。智慧课程建成后需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的公开课程平台开课。
3.2024年已立项的数智课程不重复申请智慧课程建设。
五、申报流程
(一)申报流程
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按照“立项-建设-认定”过程管理方式推荐建设。
1.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填写《温州医科大学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申报书》(见附件2),经教研室初审推荐同意后,登录学校“教育教学项目评审平台”(http://jwc.kypt.chaoxing.com/),选择“在线申报”,点击“2025校级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对应项目的“申报”按钮,上传项目申报书和最近一学期教学大纲。
2.学院(部)推荐:10月9日(周四)前,各学院(部)在系统中完成材料审核并确定推荐名单,上交课程申报书及教学大纲、《温州医科大学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电子版和纸质版至教务处,逾期不予受理。
3.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建设课程名单,评选结果将在学校教务处网站公示。
六、项目管理
1.建设周期。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建设周期为1年。
2.中期检查。项目实施半年后,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包括专家考评、开课情况、资源建设、学生评教等。
3.结题验收。1年建设周期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通过认定为一流人工智能课程。
4.后续管理。学校将对一流人工智能课程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不达标课程,学校将撤销项目建设经费,并取消一流人工智能课程资格。
七、其他
1.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提前布局本单位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有组织建设,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对立项教师提供必要支持,为新一轮国家级、省级相应课程项目做好培育工作。
2.根据学校相关要求,到2027年前,已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须完成智慧课程转型升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须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交叉课程实现全覆盖。鼓励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一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3.为更好支持一流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学校对立项课程给予每门课程3万元经费支持,在立项和结项时分别拨付60%和40%。鼓励学院按1:1给予课程建设配套经费。
4.具体申报事宜联系教务处教学科:郑璐、杨鸣哲,0577-86689884;邮箱:jwcjxk@wmu.edu.cn;地址:茶山校区同心楼218室。
附件1.温州医科大学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附件2.温州医科大学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申报书
附件3.温州医科大学一流人工智能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9月1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