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教高厅〔2023〕1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高质量教材建设成效,参照《温州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温医大教〔2025〕74号)工作安排,决定开展2025年校级教材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集中优势力量建设一批符合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需要、呼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反映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高水平教材,稳步扩大高层次教材项目荣誉数量,教材有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教材育人功能显著增强,加快学校“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
2025年拟立项建设20本教材(其中新形态教材与数字教材不少于70%,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材不少于5本)、3个教材建设研究基地。
二、教材建设项目
(一)申报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遵循相关学术规范,无侵犯知识产权、著作权和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内容。
2.项目负责人应由我校在职教师担任申报教材的第一主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本学科有深入研究和较高造诣,在相关教材或学科教学方面取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熟悉教材编写工作,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3.教材包括计划新编教材和计划修订教材,能应用于课程教学,包括开设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教材。原则上推荐建设基础好、建设条件成熟并面向全日制本科的教材立项。优先支持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以及融合本学科专业前沿发展的系列新编教材申报。
4.已获批校级教材建设立项但尚未结题,或已纳入学校教材出版专项项目但尚未正式出版的负责人及教材暂不纳入本轮申报范围。
5.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教师每年每人限报1本教材。
(二)建设要求
1.坚持价值引领。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材始终,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落实“课程思政”进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质量优先。聚焦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新兴领域、紧缺专业领域以及学校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专业,加强经典传承教材建设,鼓励与行业产业、科研院所专家联合编写,建设具有前沿性、原创性、国际性的优秀教材,支撑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3.坚持守正创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体现先进教育理念,探索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通识类、核心类、跨学科融合类等医学系列教材。鼓励合理应用人工智能以及数字技术等,将传统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呈现,通过开发配套在线课程、素材案例库、重点实践项目等数字资源,提升内容适配、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4.坚持协同育人。鼓励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行业联合申报,鼓励与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共建教材,鼓励吸纳人工智能、本行业产业领域专家共建教材团队。
三、教材建设研究基地
(一)申报条件
1.有较强的教材研究队伍。研究队伍包括学科专业专家和教育专家、课程教材研究专家、行业产业专家等。负责人要求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曾担任主编或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或编写教材曾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材优秀奖,或参编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关研究人员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有关课题研究,有主编、参与教材编写(修订)经历等经验经历。
2.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基础和丰富的成果积累,有关课程、教材、教学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率高,有广泛影响,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曾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
3.有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申报研究基地的学院(部),须有省级及以上的相关学科专业或相关研究平台。
4.有组织的开展基地建设。拟申报的教材研究基地项目需结合前期教材建设基础,形成具有可行性的基地建设规划,在3年建设周期内完成基地建设任务书相关内容,包括牵头出版1套系列教材(总数不少于6本,其中本校教师担任第一主编不少于3本)、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关于教材主题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研讨会议、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面向全校教师教材建设等主题的教研活动等。
5.原则上,具备申报条件的学院(部)最多申报1个研究基地。
(二)建设要求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研究教材内容价值导向与知识教育有机融合,研究学科专业类不同类型层次重点规划教材的方向和重点选题范围,研究AI时代交叉教材和数字教材等;
2.梳理专业大类教材建设的已有经验、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发展趋势,围绕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
3.积极推动教材建设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交流共享,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渠道,开展中外教材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教材建设规律和发展趋势,推动高校高水平优秀教材走向世界,遴选国外优秀教材,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4.根据国家、省级及校级教材工作部门部署,为专业类教材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参与高校教材编写、审查、培训、评估等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发挥智库作用;
5.明确队伍建设规划,培养教材建设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建设老中青相结合、理论研究专家与实践专家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专家队伍,建设教材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教材建设相关人员培训。
四、申报安排
(一)申报流程
本次申报采用网络方式开展,通过“教育教学项目评审平台”(http://jwc.kypt.chaoxing.com/)提交相关材料,具体流程包括:
(1)个人申报
申报人登录评审系统,对应选择“工作台”-“在线申报”-“2025年教材建设立项申报工作”或“2025年教材建设研究基地”,填写教材项目基本信息,上传《温州医科大学教材建设立项申报书》(附件2)或《温州医科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申报书》(附件3)及相关支撑材料。通过学院(部)审核推荐的教材或基地,系统上传《申报书》签字盖章PDF版。递交的支撑材料包括:
①申报计划新编教材
样章中一节的样稿等;
②申报计划修订教材
修订说明、原教材(2本)、因特殊原因更换主编的须附原教材主编授权委托书(1份)等。
③教材建设研究基地
申报书中所提到项目的相关支撑材料。
(2)学院(部)推荐
10月9日前,学院(部)完成系统审核,填写《温州医科大学教材建设立项申报汇总表》(附件4),并将汇总表电子版、盖章PDF版提交教务处。
五、验收要求
1.立项的校级教材建设项目,教材建设周期原则不超过2年,教材建设研究基地建设周期原则不超过3年,学校将通过周期报告及检查等,加强基地建设和过程管理。未按期完成验收工作的教材将撤销项目立项资格,并回收教材建设经费,负责人暂停1年申报其他教学建设项目。
2.立项的教材和基地优先支持纳入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以及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和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等培育项目。
六、其他
1.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提前布局本单位教材特别是系列教材的有组织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数字教材建设,对立项教师提供必要支持,为新一轮国家级、省级教材建设项目做好培育工作。
2.对纳入学校规划建设的教材项目,学校给于每部教材3万、每个教材研究基地5万资助建设经费,在立项和结项时分别拨付60%和40%。立项出版的教材根据学校规定再给与对应级别奖励。鼓励学院按1:1给予教材建设配套经费。对立项的校级规划教材特别是系列教材,学校优先向国家级出版社推荐出版,并择优推荐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等申报评审。
3.具体申报事宜联系教务处教学科:杨鸣哲、陈锐,联系电话:0577-86699105;邮箱:jwcjxk@wmu.edu.cn;地址:茶山校区同心楼218室。
附件1.温州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2.温州医科大学教材建设立项申报书
3.温州医科大学教材建设研究基地申报书
4.温州医科大学教材建设立项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9月1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