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发展历程
衢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创建于1948年,是浙西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0年11月,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开启了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温衢”合作新模式。
近几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国家级平台突破,2023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浙西地区首个),获财政专项支持1000万元;科研项目实现跃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从2021年的2项增至2024年的11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增长300%。在医疗技术方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ECMO等28项新技术,其中15项填补四省边际空白。眼科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年手术量突破1000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细胞显微内镜技术诊断准确率达98%。医院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基地教学基本情况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重要的临床教学基地,医院每年承担大量本科教学任务:
年均接收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见习生近300人次,涉及内、外、妇、儿等14个临床科室。年均接收临床医学、护理学实习生500余人。承担《内科学》《外科学》等8门临床课程理论授课任务。年均开展临床技能培训200课时,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
学生专业分布:临床医学(40%)、护理学(50%)、其他(10%)。实行“双导师制”(临床导师+学业导师)进行学生管理,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
表:2022-2024年医院承担温医大本科教学任务统计
年度 | 见习生(人次) | 实习生(人) | 理论课时 | 技能培训课时 |
2022 | 192 | 58 | 368 | 682 |
2023 | 128 | 56 | 368 | 682 |
2024 | 128 | 59 | 368 | 682 |
三
三、教学管理架构与制度
(一)管理架构
1.教育教学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组长,教学部主任任副组长,全面领导教学工作。
2.教学部:设专职教学管理人员2名,负责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
3.教研室:按专业设立内科学、外科学等16个教研室,各设主任、教秘各1名。
4.教学督导组:由10名高级职称医师组成,负责教学质量监控。
三
(二)管理制度
1.制定《教研室管理制度》《实习生管理规定》等12项教学管理制度。
2.实行“院-科-带教老师”三级教学责任制。
3.建立教学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学业绩纳入职称晋升指标体系。
4.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四、师资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
(一)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临床教师767人,其中博士学历占比10%。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骨干教师赴温医大学习。定期举办教学能力培训班,年均培训200人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教学业绩与绩效、晋升挂钩。
(二)临床师资培养
累计选派326名骨干赴国内外进修,其中32人赴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等国际顶尖机构。
(三)教育教学改革
推行“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开展“临床-基础”整合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参与温医大“医教协同”项目,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五、教学硬件设施保障
(一)教学场地
1.专用教学楼面积3600㎡,设多媒体教室、PBL讨论室。
2.临床技能培训中心4500㎡,配备高级模拟人、虚拟仿真系统等设备。
3.电子图书馆与温医大资源共享,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二)生活设施
1.学生公寓共可容纳436人,配备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免费网络等。
2.学生食堂、美食一条街提供多样化餐饮选择。
3.文体活动中心设有健身房、体育馆、阅览室等。
六、教学质量督导机制
(一)督导制度
1.不定期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听课等督导活动。
2.每季度进行教学满意度测评。
3.每学年两次全院教学质量互查。
4.实行“督导-反馈-改进”闭环管理机制。
5.定期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
(二)质量改进
1.建立教学问题台账,限期整改。
2.每半年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分析存在问题。
3.将教学质量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2024年评估数据显示:学生满意度达98%以上,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七、育人特色举措与成果
(一)特色举措
1.“临床-科研”双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临床导师和科研导师。
2.“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体系:增加学生临床接触机会。
3.“医德医风”特色课程:将人文教育融入临床教学。
4.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模拟教学场景。
5.丰富教学竞赛活动,实现“以赛促学”。
(二)教学成果
承担由26家教学医院48支队伍192名学生参加的温州医科大学第十六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本院参赛队伍获得一金、一银好成绩;医院教师团队在2024年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开发虚拟仿真课程5门;2025年实习生参加温医大首届优秀病例汇报比赛获得金奖、银奖、铜奖与优秀组织奖,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