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发展历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40年,2005年成为三乙医院,2008年成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医院设有47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学科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3个、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1个、宁波市级医学重点学科2个等。获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353项,各级科技进步奖74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教学论文143篇,获各类专利17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现成果转化12项。承担温医校级教改项目43项。累计培养温医大学生2500余人。
二、基地教学基本情况
每年承担一个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本科临床教学任务,包括内、外、妇、儿等11门临床专业课程教学;2022年开始承担护理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每年承担临床、护理等专业100余名实习生临床实践教学。常规开展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技能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设立专项教学基金,市财政每年补助200-300万经费专款用于附属医院建设。
三、教学管理架构与制度
(一)教学管理架构
医院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架构,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教学管理委员会,监督教学质量,制定教学政策。科教科统筹教学计划、师资与学生管理、考核评估等。设置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等13个教研室。教研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和教学秘书各1-2名,每个科室设教学组长1名。
(二)教学管理制度
医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已制定完整成熟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教学保障体系,包括《教研室设置及教研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教学奖惩办法》、《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教学工作制度》、《教学质量评定制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管理制度》等30余项教学制度。
四、师资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
(一)师资建设
教学师资有严格准入制度,实行逐级晋级选拔的方式进行培养,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现有理论授课师资112人、见习带教师资74人、教学查房师资70人。
开展集体备课、教查示范等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共同研讨典型病例教学方案、优化临床见习流程。开展Mini-CEX,DOPS临床能力教学与考核,对教学任务完成度、学生实习评价等进行量化考核。
注重教学质量培训。新教师需岗前培训、教学观摩与模拟授课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临床教学竞赛,参加医学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与研究聚焦医学教育特色,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将最新诊疗指南、疑难病例、医疗技术进展融入课程;创新教学方法,运用SP病人、推广PBL、C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鼓励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申报各高校教改课题,定期举办医学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建立智慧教室,实现教学全过程管理。
五、教学硬件设施保障
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示教室15间,自习教室2间,理论授课教室2间,智慧教室4间。图书馆有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临床技能中心总面积500㎡。学生宿舍楼共有192张床位,配有空调、无线网络、洗烘机、晾衣棚等。标准篮球场1个。
六、教学质量督导机制
建立临床教学督导小组,采用定期听课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针对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是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设学生教学信息员,进行教学活动记录和反馈。
常规巡查临床教学场所,检查教学秩序、学生出勤、教学设备使用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围绕实习大纲执行、教学病例选择、实习手册填写等内容,通过查阅教学资料、实地考察、与学生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估。
召开教室、学生座谈会,鼓励学生分享收获与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一对一交流,指出学习中的不足,给予学习方法指导和改进建议。
七、育人成效
近年来,医院育人成效获得显著提升,荣获温医校级“教坛新秀”称号4人,温医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3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5人,其他高校教学竞赛特等奖、一等奖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