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务要闻 > 正文
刘芳院士做客院士讲坛,与广大学子们探讨由临床需求驱动的基础研究
时间:2023-09-23    浏览:
作者:    编辑:114044/郑璐    来源:


“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是你做科研的动力。”

“对于研究的兴趣是因人而异的,是与你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我们要从个人经历中发掘你对研究的兴趣所在。”


  9月22日下午,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高等研究院和老年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芳院士做客第十二期“院士讲坛”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临床需求驱动的基础科研》精彩内容。活动获得了青年学子的广泛关注。



  刘芳院士从同学们最关心的未来职业规划入手,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大家分享了她在科学研究之路上的感人故事。她说,自己在从事基础研究之前,有5年的临床经验。虽然临床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酸甜苦辣,但临床积累而来的经验对基础研究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自己未来基础研究的方向。她认为,基础研究是为了获取并扩展现有知识的科学研究,通过临床需求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对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理解。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临床需求的重要性。



  接着,刘芳院士和大家讲述了由临床需求驱动的基础研究案例。刘芳院士发现多巴胺D1与D2受体存在直接相互作用,阻断D1-D2受体的相互作用存在抗抑郁效果。为了将这个研究发现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人,刘院士与公司合作开发经鼻腔给予干扰肽的药物,使饱受抑郁症困扰的病人得到更为妥善的治疗。在“基于受体复合物的精神疾病药物及生物标记物的研发—D2-DISC1复合物作为特异性抗精神药物靶点”的案例中,刘芳院士发现多巴胺受体与精神分裂症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临床应用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虽然效果好,但副作用强。经过刘芳院士多年的执着研究,终于研发出了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少的D2-DISC1复合物作为特异性抗精神药物靶点。


  刘芳院士的三个基础研究案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大家的不少思考。“您是如何确定您的研究方向?”“小时候的鬼屋经历让我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有方法可以解决?”等等问题,刘芳院士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交流中得到了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