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新闻动态 > 教务要闻 > 正文
“躬耕教坛 医大名师”特辑③
时间:2023-09-09    浏览:
作者:    编辑:张森茜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肩负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浸润式的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学校特别策划推出“躬耕教坛 医大名师”系列专题报道,通过讲述温医大名师的故事,发挥名师的榜样力量,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本期推出的是5位近年来入选浙江省、温州市的教学名师。


林丽

浙江省教学名师

林丽,温州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校级最美导师,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药学教师团队核心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入选教育部高校药学教指委副秘书长、教育部药学专业认证专家、中国药学会药学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校药学类和中药学类教指委秘书长等。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发现的理论研究以及成果转化工作,主持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一、教书育人,培养药学一流人才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药学专业的负责人,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冻干制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作为教育部生物制药虚拟教研室核心骨干、教育部药学教指委生物制药分委员副秘书长,牵头组织制定生物制药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并在全国生物制药办学点推广;构建了以“创新药物研发链”为主线的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紧扣“懂医精药、懂产精研”培养理念,构建了“医教、科教、产教”三融合协同育人、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大药学”理念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科技创新,建设药学一流学科

坚持“四个面向”,建立了从“分子机制、结构解析、药理功能到新药开发”链式的全国最大生长因子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推动药学学科入选为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近3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10%,药理学与毒理学ESI学科进入全球1‰学科;推动获批细胞生长因子药物与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分子药物和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学校创建“双一流”高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服务社会,热心慈善公益

整合集聚创新资源,不断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与温州市瓯海区共建中国基因药谷,为浙江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提供坚实支撑。热心慈善公益,带领师生参与为贫困地区创面患者提供帮扶的“肤生工程”公益实践活动,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


俞阿勇

浙江省教学名师

俞阿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主任、伦理委员会主任、SCI期刊Eye and Vision编辑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住培优秀带教老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眼视光学院教师团队成员。擅长眼内屈光手术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散光、老视。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手术发明人。创造性地系统化倡导和实践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理念。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

一、教书育人,兢兢业业

俞阿勇一直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他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和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他精心设计,仔细推敲、琢磨、体会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努力将教学中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他坚持关注眼科学最新的科研动态,努力将前沿的进展升华经典的教学理论。从事教师工作的20多个春秋里,他把学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和年轻医生,也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他们成长。

二、以身作则,恪守初心

勤勤恳恳行医路,淳朴如初一颗心。俞阿勇相信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行动是最好的指引。教室、门诊、病房、手术室,他把每个地方都变成他的课堂。他认为,医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更要有足够的怜悯谦和与耐心。他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坚信身体力行地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不愧于自己、不愧于患者的好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医学院校老师最应该去做的。

三、大爱无疆,教学无界

学生在学校,在祖国,也在世界。俞阿勇坚持公益路上的教学。他四赴非洲,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光明行”活动,并在布基纳法索将带教当地眼科医护人员作为援非的重要内容,成功培训当地的眼科医师掌握并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实现了该国历史上当地医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零的突破,使援非“输血”向“造血”转变,增进了对我国医学教学的认可,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受到了王毅国务委员的肯定。


麻健丰

温州市教学名师

麻健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国际牙医师学院fellow,现任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温州市口腔医学会会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1门课程获国家级金课,主编、参编15部国家级统编教材。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领域研究,获4项国家级、5项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授权专利7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曾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省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瓯越名医等多项荣誉。

一、学高为师 潜心躬耕培英才

身为一名医师,更是一名教师,麻健丰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针对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等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开设了多门课程,由他担任课程负责人的《Dental Anatomy》获省级精品课程,是全国最早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尝试开展虚拟仿真的课程之一。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项核心技术的引进,在第一时间融会贯通教授给学生,渐渐奠定了温医大口腔修复学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引领地位。学校口腔专业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毕业生参加全国执医考试平均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通过率稳居全国前10%。

二、身正为范 培根铸魂育桃李

麻健丰作为一家学院的“领头羊”,带领团队打造高水平口腔医学院校,构建了从本科到硕士、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的多层次、高规格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口腔医学专业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口腔颌面修复与整形”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温州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口腔专科医疗人才。

三、医者仁心 精医博爱显担当

他和温籍台胞何纪豪先生协作开展“微笑工程”,至今举办17场大型唇腭裂医疗慈善救助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免费为2500多名贫困唇腭裂儿童重展“笑颜”,身先士卒,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护佑生命、医者仁人,项目获“中华慈善奖”,被中央统战部列入同心民生惠民工程。启动“明眸皓齿”工程,开展青少年儿童龋齿防控,成为浙江省响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心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样板典型。


梁韶晖

温州市教学名师

梁韶晖,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负责人,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兼任浙江省高教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委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热带医学杂志》和《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一、教书育人,深耕课程建设

梁韶晖老师在基础医学领域潜心教育教学32年,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他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注重医学生的医学知识运用与终身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他开设的《医学寄生虫学》在线课程累计选课11800余人,累计选课高校135所,获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认定,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他带领团队开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获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认定;主编的PBL案例被收录至《中国医学教育PBL案例库》;主讲的微课获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他主编或副主编权威出版社出版教材7本,参编教材14本;以通讯作者在中外文期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他精心指导2名团队教师分别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和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

二、创新育人,精心指导研究

梁韶晖老师主要从事病原和宿主互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政府各级项目11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著80余篇,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著10篇;他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第5),厅局级科研奖励9项;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温州市“551人才工程”;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获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4项、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他精心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已带教28名学生获硕士学位,对于学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予以关心。

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平台

梁韶晖老师有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他在全国和省级等各类教学会议作一流课程建设报告20余场;精心指导校内老师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学校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认定7项,立项数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和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首位;他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至2023年,连续5年作为教育部和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组专家成员对20所部属和地方高校进行了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他为了在校内普及实验室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牵头开设了《实验室安全知识》选修课,得到了选课学生的一致好评。


“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永远在路上”。这就是梁韶晖老师,一位致力于医学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的老师。


叶晓霞

温州市教学名师

叶晓霞,教授、医学硕士、药物化学博士。从教三十四年,先后获温州市重大人才工程“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温州市师德楷模、校师德标兵、校教学名师、校本科教学贡献奖、校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最美导师”等荣誉;获浙江省“151”人才、温州市“551”人才称号,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及省一流课程负责人,以主编、副主编或编委参与1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主持并参加了国家、省、市厅级课题任务,近五年共发表十几篇SCI学术论文,影响因子达五十多分。

一、兢兢“叶”业,尽师者之职责

叶晓霞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已耕耘了34个年头,34年教龄、17300余个课时、25000余名授课学生,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责。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她的课程网站是学校近千门课程网站中点击率最高的十门之一。她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每年的学生评教都得到了满分或接近满分的好成绩。

二、林中“晓”燕,显师者之关怀

叶老师对学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课题组的同学想要参与竞赛,却又缺乏勇气,在叶老师的鼓励下,她担任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深入脱发市场及医院皮肤科调研,完成公司注册,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最终荣获金奖,实现了温州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零的突破。

三、云蒸“霞”蔚,扬师者之力量

在叶老师的电脑里,以学生名命名的多个文件夹记录着他们三年成长的点滴,三年又三年,她所指导的30余名研究生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参与竞赛累计获奖8项,累计发表文章约40篇。

叶老师曾教授过的留学生辛成乐,曾登上福布斯名人榜,荣获浙江省优秀硕士毕业生、温州市新一届十大杰青等荣誉,他给叶老师的感谢短信中说道:“您是我在温医大最喜欢的老师之一,谢谢您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