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学校第13期本科教学公开示范课在附属东阳医院顺利举办。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金伟琼,附属东阳医院党委书记吕忠、副院长应满珍出席活动。温州医科大学教学督导团副团长周健民、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繁、临床医学专业王禹翔和吴雨辰作为点评团参加活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尹、乐清医院蒋晓乐、附属东阳医院胡晓姗三位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一流课程类和课程思政类示范课。会议由附属东阳医院教学部主任冯兰芳主持。
本期活动,学校在“本部教师+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共同示范的基础上,首次引入了“督导、同行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分享示范课老师们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领导致辞
吕忠书记对莅临的各位嘉宾和师生表示感谢。他表示,临床教学对于医院发展至关重要。医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历经了十多年的建设,在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师资培训体系、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通过此次公开示范课的顺利召开,能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医院临床教学成效。
课程展示
一流课程类公开示范课
《内科学》
金尹老师从基础出发,结合目前诊断治疗的相关进展,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同时对疾病有深刻全面的认识。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将教科书激活,延展思维,不断发散,激发学生对疾病的新认识。同时以患者经历作为思政切入点,引入中国医学界不畏艰难克服疑难杂症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用于攀登的科学精神。
一流课程类公开示范课
《儿科学》
蒋晓乐老师以“你所不知道的小黄人”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导入课程。围绕儿童友好特色,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病例内涵,并深刻感受作为临床儿科医生的特别之处,对危重情况预案把握的重要性。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初探临床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类公开示范课
《外科学》
胡晓姗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深层转化。另外,课程将思政教育注入课堂,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呵护生命,牢记医生使命,献身医学事业,愿意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医学科普宣教,做到疾病早期防治。
点评环节
周健民和王繁分别从督导和同行角度对课程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认为《内科学》用恰当的问题导入,同时结合了案例,并将最新的概念和文献融入了课堂,这一点值得老师们学习;《儿科学》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的手段来采集学生情况;《外科学》运用情景导入,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同时提出了“新医科”的概念,涉及人工智能在影像学的应用。
学生代表王禹翔和吴雨辰对课程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金尹老师讲课逻辑贴切临床思维,并且加入了例如靶向治疗等前沿内容,弥补了课本上还没有的知识;蒋晓乐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同学们有参与感;胡晓姗老师通过图像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课堂思维主线清楚,突出重点和难点。
活动期间,参加活动的师生与专家、示范课教师就加强师生互动、临床带教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时,学校各临床教学基地通过分会场等形式积极组织临床教师线上观摩交流,与观摩课现场嘉宾和师生共同探索新时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分会场观摩
温州市人民医院
丽水市中心医院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州市中心医院
慈溪市人民医院
平阳县人民医院
颁证仪式
活动现场,学校向讲课教师颁发了温州医科大学公开示范课荣誉证书,并向点评专家、学生代表颁发了感谢状。
活动总结
金伟琼副处长对各位点评专家、主讲老师、同学们以及工作人员的倾力付出表示感谢。她强调开展公开示范课是为了促进学校和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同质化发展。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聚焦知识“点”,抓好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课堂创新改革。二要贯穿质量“线”,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将前沿学科知识、新兴产业发展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三要覆盖培养“面”,全面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学校和医院要搭建高水平平台帮助临床教师加大在多个领域的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