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程介绍
本课程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角度,以沉浸式学习方式解析人体功能活动的真谛,同时对各系统的临床常见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开放性教学的理论知识,开展自主创新设计的人体机能实验,并结合人文通识教育,加深同学们对生命的体悟与理解。
课程负责人
范小芳,教授级高级实验师,主持/参与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发表SCI、国内核心期刊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主编新形态《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程》、《人体机能学实验》,参编医学实验机能学教材等5部。主持/参与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浙江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奖,浙江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验技能专项赛一等奖。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机能实验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
课程团队成员
李旭、王颖、于利
课程模式
课程内容涵盖
课程设计了血压、生物电、血型、呼吸、脑电、血糖及肾功能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理过程,对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的特点、发生原理及稳态调节机制进行专题讲解、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并以人体自身作为实验对象,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探索人体生理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并普及正确的生理健康知识。
校际互动,创新课堂模式
本课程特邀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于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听觉生理、视觉生理)授课,线上开展精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探索”云课堂。于教授通过疾病案例癫痫的导入,以及心理活动如说谎对脑电的影响,深入浅出揭开人脑电波蕴含的秘密。线下课堂由创新课程团队的教师配合指导。
课程运用腾讯视频会议的现代信息,实现了千里之外的两个高校之间师生课堂的融合,完成了一次充满启迪和科普的有趣的人体课堂,学生们通过“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扮演,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与感悟。
学生课堂体会
徐冉同学(22级护理学专业)
在这次课程中,我是一名实验对象,那种被电触动神经的感觉非常奇妙,我的指头一遍遍被弹起,但它的肌肉也有自己的耐受度,任何事物都是一样,过犹不及。肌无力患者轻则被动对外界永远保持淡漠,重则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四肢只能作为摆设,所以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并对生命常怀感恩之心。作为一名护理预备役,如果我今后遇上了神经肌肉发生病变的患者,我会尽我最大的责任和爱心去帮助他走出困境,即便身体不可控,我们也可以使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潘亨瑜(21公管专业)
本节课我亲身体验了在看病时坐在对面为我测血压的医生的感受,除此之外还知道了原来左、右手臂的血压是不同的,明白了高血压与低血压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危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不要熬夜,不要轻视血压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陈俊翔(22级口腔医学专业)
很庆幸自己选了一门如此有意思的选修课,他不仅让我了解了人体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探索人体生理功能,体验探索的快乐。
课程体会和展望
医理,即医学道理或理论,是看病救人所依靠的原理。通过这门创新课程,引起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为医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打开一扇窗口;
医工,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是医疗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通过这门创新课程,既科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等非医专业学生,也触发他们对医学的兴趣;
医文,以人为本的医学精神,真正把人文关怀素养和医学技术融合起来,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向标。本创新课程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